警徽熠熠照征程 愛心灼灼映江洲——記揚中“公益警察”孫斌的二十年堅守
金山網(wǎng)訊 在江洲寶島揚中,有這樣一位獨特的人民警察:他既是守護一方平安的忠誠衛(wèi)士,又是困境兒童心中的溫暖明燈。他的名字叫孫斌。1975年出生的他,以共產(chǎn)黨員的擔當,在二十載悠悠歲月里,于警徽與愛心之間架起了一座堅不可摧的橋梁,譜寫出一曲動人心弦的奉獻之歌。
網(wǎng)絡初遇:開啟20年公益征程
2005年的一個平常日子,孫斌在網(wǎng)上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格?;ǖ墓适隆?。配圖里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深深刺痛著這位人民警察的心。
他立即行動起來,在揚中本地論壇開辟“格?;?rdquo;版塊,以“江風”為名,發(fā)布22名青海省曲麻萊縣貧困孩子的資料。他不僅帶頭認捐了2名學生,還呼吁網(wǎng)友關注西部教育,奉獻愛心。令他驚喜的是,短短10天時間,這些孩子全部得到認捐。
這10天,已然成為他20年公益之路的起點。
“當時沒想太多,就覺得應該做點什么。”孫斌回憶道。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利用無數(shù)個夜晚和休息時間,一筆一筆核對信息,一箱一箱打包整理,20年間累計為千余名貧困學生找到資助人,搭建起“一對一”幫扶橋梁,募集衣物、書籍近20噸。
孫斌的善行義舉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他先后榮獲“江蘇好人”“江蘇省優(yōu)秀志愿者”等稱號。然而對他而言,這些榮譽遠不如孩子們臉上重新綻放的笑容珍貴。
線下深耕:傳遞生命的溫暖希望
孫斌的公益之路從不局限于網(wǎng)絡,還走到了線下。
2007年4月,孫斌得知揚中興隆中心小學學生小雅倩白血病復發(fā),急需進行骨髓移植,卻因家境貧困、無力支付巨額醫(yī)療費用,不得不坐等家中。
得知小雅倩的不幸遭遇后,孫斌在揚中本地論壇建立了專門的“雅倩專版”,設立捐款賬戶,組織愛心活動, 在揚中共募集到善款17萬元。錢還是不夠,他又聯(lián)系雅昌藝術網(wǎng),號召收藏愛好者發(fā)起了71場愛心義賣,籌款21萬元。最終,為孩子募集到38萬元社會捐款,幫助小雅倩成功接受骨髓移植。
之后,孫斌又多方聯(lián)系,幫小雅倩家開了一個洗車場,解決了家庭生計問題。
2010年,孫斌推動舉辦了30個青海孩子到揚中過夏令營活動和為青海玉樹曲麻萊縣興建蔬菜大棚項目。
2013年,他走進揚中各大中小學,通過報告會的形式,讓本地孩子了解山區(qū)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暑期,他聯(lián)系到加拿大的加中教育基金會和揚中市實驗小學,籌措資金和師資,為湖北十堰市的30位山區(qū)老師提供培訓,受到了山區(qū)老師的歡迎。
2025年4月,在云南云縣走訪“麥苗班”時,孫斌發(fā)現(xiàn)一名面部出現(xiàn)血管瘤的女孩。他立即聯(lián)系當?shù)刂驹刚吆藢嵡闆r,對接揚中醫(yī)療專家遠程診斷,并協(xié)調愛心捐贈人籌措治療費用。7月,女孩被接到揚中接受專業(yè)治療,如今已逐漸康復。
“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一種幸福。”這是孫斌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份熱愛,讓他二十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公益路上。
20年來,孫斌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份幸福:個人資助6名困境兒童,帶領愛心團隊籌集近4000萬元善款,幫助超15萬人次。
創(chuàng)新融合:公益警務共譜新篇
孫斌不斷探索公益新形式。他發(fā)起的“一雙球鞋的暴走”活動,13年來吸引3.6萬人次參與,為6.7萬名孩子送去溫暖。此外,“520熒光夜跑”“地球一小時”等活動讓公益變得有趣。
“我們想讓公益成為一件快樂的事。”孫斌說。他組織的公益創(chuàng)意大賽扶持了20多個民間項目,開通的《公益面對面》電臺節(jié)目讓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孫斌還推動“夢想小屋”項目,為93戶困境兒童改造溫馨家園。走進這些小屋,明亮的燈光、整潔的書桌、溫暖的床鋪,處處體現(xiàn)著設計者的用心。“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一個溫暖的成長環(huán)境。”孫斌說。他還與多所小學合作開展“青苗助學”項目,為本地困境兒童提供全方位幫扶。
作為人民警察,孫斌同樣恪盡職守。他曾深夜救起投江女子,護送急癥孕婦就醫(yī),多次參與危險布控任務,屢獲嘉獎。“警察的職責不僅是維護治安,更是守護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生命。”孫斌說。
在他看來,公益和警務工作本質相同,都是為人民服務。
從“江風”到幸福傳遞者、從網(wǎng)絡募捐到實地幫扶,孫斌用20年時間詮釋了“小城大愛”的真諦。
“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面對未來,孫斌目光堅定。
在他身后,是無數(shù)被點亮的生命,和一座因愛而溫暖的城市。(記者 張馳川)
責任編輯:龔逍遙